漆器工艺品维修合同
合同编号: WGG-LQRW-20251006-002
此处为重复性常规要素信息,在线预览已省略
甲乙双方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本着平等互利、协商一致的原则,就甲方委托乙方修复其所持有的特定漆器工艺品事宜,共同订立本合同,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,并承诺共同遵守。
1.1 标的物名称: 清代中期剔红“丹凤朝阳”图纹长方盖盒
1.2 创作年代(预估): 公元1736年至1795年(清乾隆时期)
1.3 材质构成: 金丝楠木胎、天然大漆、矿物朱砂、24K黄金
1.4 尺寸规格: 外部尺寸为长42.5厘米,宽28.8厘米,高16.3厘米;内部尺寸为长40.1厘米,宽26.4厘米,深13.5厘米。
1.5 来源及所有权: 甲方声明并保证,其为本合同项下维修标的物的唯一合法所有权人,该标的物来源清晰、合法,不存在任何所有权、抵押权、质押权或其他第三方权利限制。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相关的权属证明文件复印件,作为本合同附件。
1.6 当前状况评估(以公元2025年10月06日双方共同签署并封存的《标的物交接状况及风险评估确认书》为唯一依据,该确认书包含高清数码照片、3D扫描数据、X射线探伤影像及显微检测图谱):
1.6.1 结构性损伤: 盒体正面左下角,存在一处因钝力撞击形成的尺寸约为3.1厘米乘以2.5厘米的不规则凹陷,最深处达2.毫米,并伴有五条放射状裂纹,最长裂纹延伸至4.7厘米,已影响木胎结构。
1.6.2 漆层损伤: 盖面中心“丹凤”图案右翼尾羽处,存在一处长度约为5.8厘米、宽度约为0.2厘米的漆层剥落,深及中层漆胎,剥落区域边缘漆层已出现起翘、粉化、脆化现象。
1.6.3 整体老化: 整体漆面因长期光照及温湿度变化,呈现普遍性失光,光泽度不均。器物四角、口沿及底足等频繁接触区域,出现大面积细密的网状龟裂纹,在50倍显微镜下观察,部分裂纹深度已达底层漆。
1.6.4 描金磨损: 盖盒口沿及底足一周的缠枝莲回纹描金纹饰,磨损严重,经专业仪器评估,约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描金区域已完全露出底层朱漆,其余部分金箔亦有氧化、变色、起翘现象。
1.6.5 内部状况: 盒内黑漆涂层有多处(共计七处)白色钙化水渍状斑点,并在角落发现霉菌滋生迹象及不明有机物附着残留。
乙方承诺采用可逆性、最小干预性原则,并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文保科技对标的物进行修复。全部维修过程需在恒温(20℃±2℃)、恒湿(65%±5%)、洁净度10万级的修复室内进行,并全程采用高清视频监控记录。
2.1 预处理与清洁(预计工时:15个工作日):
2.1.1 无损检测: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(XRF)对漆层及描金成分进行精确分析;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记录修复前全貌数据。
2.1.2 表面清洁: 使用定制的凝胶体系(Gel System)敷贴于漆器表面,以吸附并清除表面积尘、油脂及有害附着物,避免使用任何液体溶剂直接接触漆面。
2.1.3 内部清洁及消毒: 对内部水渍及霉菌,采用激光清洗技术进行精准清除,并使用环氧乙烷进行低温熏蒸灭菌处理。
2.2 结构加固与漆层回贴(预计工时:45个工作日):
2.2.1 木胎结构加固: 针对凹陷及裂纹区域,从器物内部采用可逆的填充材料(Beva 371膜与微晶蜡混合物)对木胎进行支撑加固。
2.2.2 漆层回贴: 针对起翘、脆化的漆层,采用鲟鱼鳔胶作为粘合剂,通过特制微型注射器注入缝隙,施加微小、均匀的压力并保持120小时,直至其完全稳固。
2.3 凹陷填充、塑形与补漆(预计工时:90个工作日):
2.3.1 漆灰填充: 采用传统“漆灰”工艺,由过滤至500目的陈年瓦灰、糯米粉与A级过滤生漆按5:4:1的比例调制。填充需分层进行,每层厚度严禁超过0.5毫米,每层之间需在恒温恒湿的“荫房”中干燥72小时以上。
2.3.2 髹漆与打磨: 对填充区域及剥落区域进行补漆,总计髹涂朱砂大漆不少于三十层。每层髹涂后均需进行精细打磨,使用从800目至7000目的德国进口水磨砂